凡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者,将被授予“学术臭虫”称号!
《李维史论》译后记
《李维史论》作为马基雅维利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最近几年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已经有数个汉语译本面世。与这些依据英译本转译而来的译本不同的是,笔者的这个译本直接依据马基雅维利著作的意大利文原文译出。严格说来,马基雅维利在写作这本著作时使用的语言,是作为现代意大利语基础的托斯卡纳方言。虽然统一的现代意大利语是在托斯卡纳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但这二者毕竟存在不少显著的差异,这尤其表现在托斯卡纳方言的书面语中仍然带有浓厚的拉丁(语)化色彩,所以一个即使比较精通现代意大利语的读者,去直接阅读马基雅维利著作的原文,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一事实给翻译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所幸的是,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一个非常精良的意大利语版本,这个版本是由意大利 SALERNO 出版社在 2001 年于罗马出版的《马基雅维利全集》的“国家版”中的一种(据笔者所知,晚近的几个英译本都未及使用这个版本)。这个版本由研究马基雅维利的权威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精心编辑而成,它的特色在于有非常详尽的文本注释。这些注释带有浓厚的研究色彩,汇集了西方学术界研究马基雅维利这一著作各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在阐释文本的确切含义方面,这一版本带有大量研究性、说明性的注释,由此导致这一版本有厚厚两大卷、接近 1000 页的宏大规模。这些研究性的注释对于译者准确理解原文有极大的帮助,不过由于翻译的毕竟只是马基雅维利的著作本身,不可能把这些研究者的注释在汉语译本中呈现出来,但在此译者仍要对参与该版本编撰的学者表达最高的敬意。值得一提的是,马基雅维利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巨人,也是意大利思想和文化的骄傲。对于这样的大思想家的著作全集的出版,意大利汇聚全国优秀学者,倾力编撰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版”,这样的文化建设和积累的思路,值得我们仿效。
由于在翻译底本上采纳了 SALERNO 出版社 2001 年的版本,汉语译本在文本编排上也相应地遵循了这一版本所确定的顺序,因此在一些文本、段落的安排上,与传统的版本存在一些差异。例如,这一版本根据马基雅维利给两位友人献辞的最后几句话中传达出来的信息,认为该献辞应该位于全书的末尾。总的来说,这一版本在文本编排方面,如果采取与传统版本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立足于细致的考订和研究,自有其充分的依据。不过,这一汉语译本中的注释,并不对应于意大利文版本的注释,而是本书的校订者 刘训练 博士在参考权威英译本中英译者注释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增删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向汉语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增加这些注释,对于本书的可读性有很大的助益,专名索引也由他最后编订,在此我要对他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事翻译工作的学者常常慨叹译事难为,这与翻译过程中译名选择上的困难密切相关。我在翻译这一著作的过程中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无论是古罗马时代还是马基雅维利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人名、地名、官职等,汉语学界都还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译法,这给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所幸的是,通过参考 王焕生 教授、 黄风 教授等前辈的译法,借助一些工具书,这些问题得以一一解决。但对于马基雅维利著作中频繁出现的诸如“ virt ù”这样的词汇,不是靠查阅工具书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了。在一次拜访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译者、著名前辈学人 潘汉典 教授的时候,先生反复强调,这个词不能一概翻译为“美德”,它具有复杂的多义性,如能力、德行、力量等多重含义,必须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来确定相对应的译名。先生的这一见解为我所遵循,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译法,以求妥帖、顺畅。
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如同百米接力,必须站在先行者成就的基础之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参阅 吕健忠 先生、 冯克利 先生的汉语译本之时甚多。虽然译者是依据意大利文本直接译出,但是二位先行者的译作,对于帮助译者准确把握作品的意思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学术本为谋天下福利之公器,而非意在争个人之短长。从这个角度说,在已有的译本之外,再向中国学术界提供一个基于意大利原文翻译的译本,让学界在这些不同译本的互证、互勘、互验中,更加准确地把握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我认为还是有其价值的。
最后,我还要表达一系列的谢意。首先要感谢我的两个导师,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的 Sandro Schipani 教授以及厦门大学的 徐国栋 教授,他们最近这些年来对罗马公法研究的关注,激励我从事这一译事。其次要感谢我的妻子,在初稿的形成上她提供了大量帮助,减轻了我的不少负担。再次要感谢天津师范大学的 刘训练 博士,他对我的译稿依据多种英译本进行了非常全面、认真的校阅。他的校对工作实质性地提高了译文的质量,我对他的这一工作心怀感激。事实上,没有他的推动、协调、敦促、鼓励和无私合作(这最为关键),《马基雅维利全集》这一庞大的翻译活动,不可能得以展开。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具有合作精神的青年学者具有多么大的能量,能够做出多么大的事业。
薛 军
2010 年 8 月 28 日 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科研楼
声明:站内文章均仅供个人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来信告知。
站内未注明作者之文章均为原创,如要使用或转载请来信告知。
前期统计IP计数2320,新计数从2003年11月3日开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