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者,将被授予“学术臭虫”称号!
“我与徐公孰美?”
——小故事 3 则
胡雪梅
1 、宁可信老虎,也不信人类
这是国外一个动物学家写的故事:
这个动物学家有一次在非洲草原观察到这样一幅场景:一只体形硕大的老虎悠然自得的在一汪清水边喝水。该老虎边喝水还边不时地抬起头来懒洋洋地看看四周,喝完水后还在岸边溜达、伸懒腰。而奇怪的是一群斑鹿也在离老虎不到 十米 距离的同一岸边安安静静地喝水。明知老虎就在身边、也明知老虎还不时地朝这边望望,但这群斑鹿一点也不紧张、一点也没有要逃走的意思。动物学家知道,这是因为老虎刚刚捕获到了猎物,已经进餐完毕,肚子还是饱的,根本不会再捕杀斑鹿。这一点,猎食者和被猎食者都再清楚不过,因此斑鹿此时再安全不过。但当这位动物学家从自己的隐蔽观察点一探出头来时,斑鹿群立刻惊惶失措地四散奔逃,一转眼就逃得无影无踪。我们的这位动物学家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因此,在当天的日记中他写到:“连鹿都宁可信老虎,也不信人类。我第一次感到了作为一个人的羞愧!在所有的动物中,惟有人是会脸红的动物。我想,他也确实该如此。”
2 、老虎的选择
这也是国外一个动物学家写的故事:
为了测试老虎是不是一种“喜新厌旧”的动物,这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一只老虎捕杀了一头野牛并吃饱后离开,动物学家知道第二天老虎还会到该处来吃剩下的牛肉的,于是第二天便在死野牛遗骸旁的树上吊挂了几十斤新鲜牛肉,并躲在隐蔽处观察老虎的举止。第二天,老虎果然来了。尽管从树上垂下来的新鲜牛肉老虎一眼就看到了、并唾手可得,但老虎却毫不动心径自走到自己昨天吃剩的野牛旁大吃起来。吃完后,仍旧离开。而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动物学家仍然如法炮制,只不过每天都换了新鲜牛肉。然而老虎也仍然每次都对此视而不见,径自吃自己杀死的那头牛。直到第七天,老虎将已经吃了六天的野牛残骸啃得干干净净只剩骨头没剩一点肉时,才转身一跃将动物学家挂在树上的新鲜牛肉扑下来津津有味地大嚼起来。――经过整整一个星期的不懈努力,这个动物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实验答案,同时也对老虎多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3 、鳄鱼的生存之道
这是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放的一个小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已生存 2 亿年、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的鳄鱼的记录片,地点也是在非洲草原。前面的部分我没有看到,只看到最后一点点:一群几百只斑马要穿过一条河,这实际是他们为了觅食每年都要定期越过的河。河水算不上遄激,但斑马们来到河边却很犹豫。因为,一大群饥饿的鳄鱼早就在水里虎视眈眈地等着他们。尽管如此,斑马们却别无选择,只能过河。于是一只接一只的斑马开始渡河,而鳄鱼群也开始了集体狩猎活动。只见一只鳄鱼扑向一只肥壮的斑马却不想被那斑马狠狠地踢了一脚,只得放弃。但最终,还是有两只不那么强壮的斑马终于成了不幸的倒霉鬼,变成了鳄鱼的口中食。鳄鱼群撕裂斑马、分享盛宴的画面十分血腥。但颇出人意外的是,面对这样的画面,解说员却是以如下的话语结束全片的:“这样的画面显然是血腥的,但比起人类的一些所作所为来却算不上残忍。尤其我们要记住,这群鳄鱼总数超过 35 只,但他们每年捕杀用以维生的斑马却不超过 50 只。鳄鱼――这当今世界最古老的大型猎食动物能够存活到现在不是没有秘诀的。那就是,他们一直恪守着老祖宗亿万年来留下的生存法则——节俭。”
4 、说明
本辑故事的标题“我与徐公孰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引自我们很多人在中学时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故事中的“我”自然指的是我们人类,而“徐公”则显然指的是那些动物们。在此我想说明的是:以此为标题绝非要彰示什么“反人类”(这是不少人喜欢扣在动物保护主义人士头上的一顶大帽子)的信息,而只是想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告诉我的同类:为我们所不齿的动物们也许远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真的有必要在许多方面好好地学习他们――为他们、也为我们自己――尽管,我们确实已经学习、模仿他们造了飞机、船舰等各种各样的东西,但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只是学到了其皮毛而没有学到其精髓。
2006 年10 月28 日
于厦门大学
声明:站内文章均仅供个人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来信告知。
站内未注明作者之文章均为原创,如要使用或转载请来信告知。
前期统计IP计数2320,新计数从2003年11月3日开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