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二)

希腊的大植民运动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从公元前九世纪末到公元前八世纪初,主要移往小亚细亚西岸。通过爱琴海上众

多的小岛蛙跳般的到达对岸的小亚细亚并在那里建设自己的城市是当时的希腊人很自然的选

择吧。罗得岛(位于爱琴海南口)也在这时成了希腊人住的岛了。



于是小亚细亚西岸文明诞生了,继爱琴海文明的克里特文明和迈西尼文明之后,希腊文

明不是在希腊本土而是在小亚细亚西岸开花结果了。哲学祖师(Thales,太乃),史学之父(希

罗多德),医学的祖师(Ippocrates,易普克拉底斯),甚至连前面提到的诗人荷马(Omero)都

是在这一带产生的。



作为希腊第一次植民运动的舞台的小亚细亚西岸离东方比希腊本土要近而得已先富了起

来。看来老邓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开发沿海的作法并非首创。而当时最快的致富之路非

通商莫属。通商便要与异文化接触,接触就会产生情报的刺激,而财富是将这种刺激转化成

其它形式所必不可少的东西。



希腊的第二次植民高潮是此后半个世纪后开始的,这次的植民范围已不是爱琴海而是整

个地中海了,参加的也不只是希腊本土的人,也包括了小亚细亚西岸的新建诸城的人。而且

这些人也不仅仅是在国内的活不下去了的或权力斗争失败了的人了,希腊人的富于进取的性

格开始喷发出来了。这次的植民的目的地选中了那些无人的或既使有也十分稀少的地域。这

已经可以说是一种探险活动了。



希腊本土的人主要前往南意大利一带,在现法国南部的马赛和西班牙东岸也建有植民

市。小亚细亚西岸的希腊人则因地理之便,扩展到从赛浦路斯岛到黑海一带。如果说第一次

植民运动使爱琴海成为希腊人的海的话,那么第二次植民运动使希腊人拥有了地中海。在海

上能与之对抗的只有腓尼基人的植民市迦太基了。短期内的两次波浪式的希腊人的植民运动

有两个特征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是植民运动的活动范围之广,特别是第二次植民运动。腓尼基人也植民,建了迦太

基城后只有少数人抵达了西班牙,而没影响到整个地中海。实际上,通过荷马的史诗我们可

以了解到,早在公元前八世纪,希腊人的视野就已经囊括了全地中海。



希腊民族如此强烈的面向海外的性格,是他们的特点,也是好奇心、冒险心和独立心所

结之果。但正因为如此,祖国与植民市的关系,和罗马与其植民市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

事。



第二点值得我们思考的正是这个问题。



例如,拿波里斯是雅典人在意大利建的最早的植民市之一,拿波里斯是希腊语的新

polis(新城邦)之意。但在这个拿波里斯里,既便在古代也毫无雅典的痕迹,甚至连小亚细

亚特点也没有。这拿波里斯的发展大概是与其祖国几乎毫无关系吧。



塔兰托,位于意大利半岛南端,现在是以意大利最大的炼铁地和面向地中海的军港而闻

名,其起源是公元前八世纪中页斯巴达人建的植民市,但自古便与斯巴达无甚联系。



西西里岛东的锡拉库扎,当时是极为重要的城市,与其建社者的母国哥林多关系淡薄,

虽然哥林多的实力在希腊城邦国家中继雅典和斯巴达之后居第三位。



以这三市为代表的希腊殖民诸市,在与其母国的关系淡漠上是相同的。拿波里斯的发展

见不到雅典的影子,塔兰托则采用了与斯巴达完全不同的政体,而享有比哥林多更繁荣的锡

拉库扎与其母国哥林多的关系远不及与雅典的来的密切-密切到打起仗来了。以植民的形式

向海外发展的希腊人,他们大概从自己的祖国只带出来了希腊的语言,宗教,还有自己的富

于进取的性格和向往独立的执著了吧。但母国与植民市的这种关系正是区分罗马与希腊的特

征之一。罗马和希腊相反,他们建立了非常紧密,或者说非常有机的关系。



对于希腊人来讲,公元前八世纪是一个向海外开拓的时代,同时也是希腊国内充实的时

代。能最有效地发挥希腊人的活力的城邦制就是这时形成的。而代表希腊人所创立的城邦制

政体的,正是雅典和斯巴达。



2-4雅典--政体教科书--希腊的阿提卡地区以雅典为首都,面积2600平方公里,虽称

不上沃土千里,但在遍地岩石的希腊,算得上宽广了。付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是个面

向海洋的开阔地带。另外此地幸免遭受多利亚人入侵时的劫难,因此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了阿

卡亚人的血统。传说雅典的创建人是推翻克里特暴君米诺斯王的提秀斯。当然与建国伊始的

各个国家一样,雅典初期的政体也是王政。



在公元前八世纪前后,王政开始向贵族制过渡。它大约是这样的政体:执政官(相当于

国家主席)由九名贵族担当,分管内政,军事,司法,宗教等事务,任期一年,另外有由贵

族组成的长老会议辅佐政事。而由自由市民(当时被称为Demos)组成的民会(相当于人民代

表大会)则似乎形同摆设。



进入公元前七世纪,这种贵族制渐渐与雅典现状不合。对于土地所有者的贵族阶层,依

靠工商事业强大起来的新兴阶级开始抬头。这个自由市民阶层对于空有经济实力而无法参与

国政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同时与拥有大量土地的贵族相反,只有少量土地的自作农阶层也加

入了反抗的行列。



市民所赢得的最初的胜利是公元前620年的法律明文化。贵族因此失去了司法权,而无

法象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乱施刑罚,这很像中国春秋时郑国子产铸刑鼎一事。但这点点让步

并不能使市民们满意。于是,梭伦(Solon)登场了。公元前594年梭伦著手进行改革,并使

用强权迫使贵族认可,这就是著名的“梭伦改革”。



梭伦自己既不属于新兴的工商业阶级,也不出身于重债缠身的自作农阶级,而是出自在

雅典首屈一指的拥有大片土地的名门贵族。他大概也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有先见之明的人

之一。中国有的史书说梭伦是没落贵族靠经商发了财的讲法似不足为信,因为如果是那样的

话,梭伦怕很难进的了权力中枢了,这是由贵族制的特性所决定的。



梭伦首先制订了救济重债缠身的自作农的政策并使之法制化。农民的债务被大幅度消

减,同时废除了以人身抵押债务的制度。这样就禁止了因还不起债而成为债主的奴隶的事的

发生。这是古代社会第一个尊重人权的例子。



梭伦自身似乎是个温和的自由主义者。他排斥了市民急进派的提案:没收所有私有土地

为国有,然后将土地重新平等分配。雅典差一点就进入共产主义了!对此,梭伦这样写道:



“我们给了市民们适当的名誉。我们不剥夺他们已有的权力,但也不再新加任何权

力。”但是,梭伦进行的改革的最大著眼点是政治改革。他首先进行了人口调查。根据人口

调查的结果,制订了个人的权力之大小与其所拥有财产成比例的政策。我们不妨称之为财产

权力制。也就是说有钱就有权,钱多权力大。现在的人多会认为这是岂有此理。



但这要比非贵族者不得参与国政的贵族制无疑是一巨大的进步。‘出身是无法选择的,

重在财产收入’嘛。其实,看看各等级的权力与义务,这个制度还是合理的。



梭伦依财产多寡将雅典市民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财产最多,无产的市民则构成第四

等级。



首先,各等级的义务。第一,第二等级有义务提供骑兵兵役,自备军备,军装,马匹。

第三等级有义务服兵役,并自备军备军装,但不需提供马匹,因此比第一,第二等级经济负

担较轻,这个等级的人负责提供重装步兵(有盾,盔,甲,剑)。大概人数上第三等级最多

吧,因为那时军队的主力是重装步兵。第四等级有义务提供轻装步兵(自带棍棒)或舰队乘员

(不用自备军备)。



其次,各等级的权力。第一,第二等级可参与政府要职,第三等级可做行政官僚,第四

等级只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



在地中海世界里,率先实行的“梭伦改革”使雅典从贵族制脱颖而出,令后人一提起城

邦国家就立刻想起民主政治,虽然那时的民主概念与现在不尽相同。梭伦就这样迈出了雅典

起飞的第一步。



但是,因改革而获益的人总是追求进一步的改革,这是改革宿命,梭伦的改革也没能逃

出这个宿命。



在第一次植民运动中,移居到小亚细亚西岸的雅典人通过经商比雅典先富了起来。雅典

于是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刺激。而“梭伦改革”更使虽非贵族而有财产的人有可能进入权力中

枢,这在改革前只是梦想。尽管“梭伦改革”所重视的财力只限于农业的收入,但这一切都

无法不使雅典市民对财产的想法发生变化。雅典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之便,随著通商的发

达,雅典人从以往的向土地、不动产投资,转向了投资海运和通商业。本来希腊的土地贫

脊,投资土地远不及投资海运和通商业发的快。



通过海运和商业发了财的雅典人,对以不动产为基础的现雅典的体制是不会满足的,不

满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当然也没人有勇气立刻从正面向梭伦的个人权威挑战,因此问题没

有马上表面化。但梭伦引退后不久,这种不满就爆发了。



不幸的是,雅典不存在能将这种爆发力转化成秩序的人,于是这种爆发只产生了权力的

空白,就是说陷入了无政府的状态。想想邓之后的中国,真不知会如何。



雅典政体的变化简直就是一本教科书,她向我们展示了所有可能的政体。这次,雅典选

择了独裁制。



厌倦了无政府状态的混乱和无止境的政权斗争的雅典人,现在唯一的想法是只要恢复秩

序,其它怎样都行。但他们自己又不具备这个能力,便寄所有希望于一人身上:于是独裁出

现了。



庇西特拉图与梭伦同样出身于名门贵族。但这个名门贵族并没将自己的权力基盘放在贵

族阶级里,而是放在被称为民主派的新兴阶级里了。由工商业者构成的这个新兴阶级,比土

地所有者的旧阶级对经济的发展更为敏感,而且深知政治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



庇西特拉图于公元前561年第一次实行了独裁,但很快被他的反对势力组成的统一战线

所驱逐。15年后,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庇西特拉图于公元前546年以武力重返雅

典。此后20年,他至死都将雅典置于其独裁之下。



政体的变迁可从教科书上学到,而各政体的好坏,有时就会和教科书不一样了。庇西特

拉图独裁二十年,不止给雅典带来和平与秩序,还带来了经济上的空前繁荣。就在这个时

期,阿提卡地区产的陶器开始垄断了地中海的高级陶器市场。



庇西特拉图的外交也与雅典的“经济时代”相呼应。他将军事的重点放在海军。为确保

爱琴海的制海权,他占领了一些重要的小岛和地区,雅典的势力扩展到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

亚西岸。对于无法征服的希腊的其它城邦和波斯帝国,庇西特拉图则努力与他们建立友好关

系。为弥补第二次植民时向东方的发展不足,他在东面建立中转站,致力于振兴发展与黑海

周围诸国的通商。在国内则致力于开发矿山事业。



但是,独裁政的优劣完全取决于独裁者个人的才能与性格。雅典市民虽然认可庇西特拉

图的才能,服从他的独裁,却无法忍受他的接班人-独裁者的儿子们的暴政。公元前510

年,雅典的贵族在斯巴达的支援下推翻了独裁政权。



--民主政的建立--推翻了独裁政权的雅典贵族们和他们的后台都以为这次该恢复贵族制

了。不料贵族的领袖克里斯梯尼不作此想,他认为雅典的现状不适合复活贵族制。



庇西特拉图二十年的独裁带给雅典以和平和秩序,使经营工商业的雅典市民的经济势力

空前提高。雅典的经济中心已明显地从农业转向了工商业。在这种状况下恢复以土地所有制

为经济基础的贵族制,也太无视现实了。这时的克里斯梯尼不仅完全恢复了梭伦的改革,而

且“将体制改革的更加民主”(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哲学家)



克里斯梯尼(Cleisthenes)的改革首先从行政改革著手。



他将城邦国家雅典的领土-阿提卡地区-一带分成三个区域。首都雅典市和海港比雷埃夫

斯(Piraievs)一带为第一域,沿海为第二域,内陆为第三域。每个区域再划分为十个小区,

而每个小区内依人口多少再分为五十个左右的“居民区”。据说这样的“居民区”在整个阿

提卡地区有一百五十到一百七十个。这种“居民区”便是城邦国家雅典的生活基础。而在雅

典独执牛耳的四大贵族家族,则以抽签方式被分散到各个区了,从而消弱了贵族家族的血缘

联系,等于断了他们的龙脉。



这项改革实施后,雅典市民的姓名便以本人名. 父亲名. 所在“居民区”名的顺序形式

为正式姓名。这样就完全消灭了家族,门第的名称,排除了氏族贵族的传统势力。这就是为

什么克里斯梯尼的改革被认为是民主改革的缘由之一了。



另外,在雅典全国划分行政区,其结果是分割切断了贵族的所有地,这就摧毁了贵族阶

级的经济基盘,破了人家的风水。克里斯梯尼的改革是历史上第一个因行政上的目的而将国

土分割的例子。



克里斯梯尼也进行了政治体制的改革。梭伦改革被称为财产权力制(或曰财权制),而克

里斯梯尼的改革则产生了民众的体制,被称为Demokratia:demos-市民,kratia-主宰支

配;既现在的democracy。城邦国家雅典终于在公元前六世纪末实现了名付其实的民主制。



首先,民会的权力得以强化。二十岁以上的雅典市民(男子!)都有权力参加民会。另外

与罗马不同的是,雅典民会实行一人一票。民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每年召开数次。

是否开战,是否缔结和约,从与他国的同盟关系到政府首脑的选举,全由民会决定。



克里斯梯尼保留了梭伦改革所划分的四阶级,但收入不再限于农业收入。因此工商业阶

层的发言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克里斯梯尼还设立了象现在的人大一样的机构,被称为五百人议会。五百人议会的议员

由各区以抽签方式选出,每区五十人,三十岁以上的雅典市民有资格参加。议员的当选与

否,与其出身、财产和才能完全无关。五百人议会每月召开数次,处理日常政务。连每次议

会的议长都由抽签方式产生。



克里斯梯尼又将梭伦改革时的九人的政府最高职员(相当于现在的内阁)增加到十人,任

期一年,由民会选举产生。



最精采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制订。市民如果认为某人的权威权力将会威胁到雅典的安

全,导致独裁的话,可将自己所不信任的,有独裁野心的人的名字写在陶片上,进行投票,

过半数的话,也有学说认为是需达到六千票,便可将此人驱逐出境十年。这显然是一种自净

体系,是为防止独裁而制定的。有趣的是,雅典市民依此驱逐了野心家也驱逐了对雅典非常

重要的人材。



但是,陶片放逐并不包括剥夺政治权力(市民权),也不会抄了被驱逐者的家,财产不会

被没收。更不会被“踩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只是得在国外住上十年。十年过后还

可回到雅典,甚至还有可能再次被选为“内阁”成员。看来这个制度的目的是在于给头脑发

热的人和他的支持者十年的冷静时间。大概雅典人认为充分冷静头脑需十年吧。



说来说去,这时期在希腊诞生了世界史上第一个由普通市民直接参与国政的政体,后人

称之为“直接民主制”。



当时雅典的有权人数,既成年男子人数大约是三到四万。能经常出席市民集会的人数约

一万,其他则因离雅典路途遥远,或到海外经商办事而无法出席。



但一万也不是小数字。不难想像,雅典人特有的旺盛的独立心和热中辩论的性格,每每

使得议事进程十分缓慢。而且一万人是否都有政治判断能力,后人也无从得知,事隔2500

年,这事留给专家门去考证吧,我们还是来欣赏一下关于陶片放逐的愉快的故事。



陶片放逐法制订后不到二十年的一个陶片放逐投票日,雅典政界名人阿里斯德岱斯(?)

来到会场。这时有一个从远离首都的地方来的男子拍了一下阿里斯德岱斯的肩膀说“对不起

了您哪”,说著递上一枚陶片,“麻烦您老给写上阿里斯德岱斯的名子,俺不会写字。”阿

里斯德岱斯平静地问“这个阿里斯德岱斯作了什么坏事?”那人摇摇头“谁知道呢,俺都不

认得他,只是满世界的听人说他是个大人物,正人君子,弄得俺特腻歪。”阿里斯德岱斯没

说二话,在陶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子后还给了那人。那年,阿里斯德岱斯被从雅典驱逐出境。



可是没过三年,阿里斯德岱斯又被雅典招回。给他平反的原因是波斯人的大军打了过

来,雅典需要人去“团结抗战”。于是阿里斯德岱斯协助总司令特米斯托克利斯取得了抗战

的胜利。当然,抗战的第一功臣特米斯托克利斯不久也成为陶片放逐法的牺牲者。这个制度

导至了许多违反雅典利益的决定,于公元前417年被废除,大概雅典人也意识到这个制度的

缺陷了。



在雅典,不管市民如何无知,他们的权力都会受到完全的尊重。但没有市民权的人是完

全没有参政权力的。当时在雅典住有许多非市民,他们是外国人和奴隶。外国人来自许多国

家但大多数是希腊人。他们讲希腊语言,信希腊宗教,有希腊人的性格,总之与雅典人并无

区别,只因出身于雅典之外而无法取得市民权,受到歧视。在雅典,父母须有一方是雅典市

民的人才有市民权。到了后来伯里克利时代(Pericles),雅典变得更加封闭,要父母双方都

是雅典市民的才有市民权。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封闭倾向不只有雅典存在,而是普便存在于整个希腊社会中的。无论

在雅典生活多少年,甚至生在雅典死在雅典都无法取得其市民权。这不仅与罗马的开放性成

鲜明对比,也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的情形不同,甚至与雅典在其经济文化领域的自由化程度

相比也令人不可思议。



苏格拉底说过祖国的法律既使是坏的也要尊守,因此他拒绝了让他逃亡国外的劝告,而

被处于死刑。同是哲学家的亚里斯多德则毫不理会雅典法律,轻快地溜了。对苏格拉底来说

雅典是他的祖国,但对不在雅典出生的亚里斯多德来说,哥们没那个义务殉雅典之法。中国

人似乎没有苏格拉底的那种以身殉祖国之法-无论好坏-的勇气,或曰那是匹夫之勇。留得青

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想法更对国人的口胃。



在开放性这一点上,罗马也选择了与雅典不同的道路。“没有任何比同化被征服者的作

法更能使罗马强大了”希腊哲人普鲁塔科斯(?,Plutarchus,46AC-120AC)说道。罗马康慨地

把平等的市民权授与了被她征服了的民族。可是,既使在当今世界,外国人与市民交纳同样

或更多的税金,不但没有被选举权,连选举权也不承认的国家并非少数。中国似乎是不给外

国人这个权力的,美国和日本也是如此。



希腊与罗马的另一不同是对待奴隶的方式不同。希腊的奴隶除了极个别的例外,注定终

身为奴。而罗马则有奴隶解放制度。这是一种或用存下的钱赎回自由,或在长年辛劳之后,

象退修金一样的被授与自由的制度。而获得自由的奴隶被称为解放奴隶,其子孙可获与罗马

自由市民完全一样的市民权。



城邦国家雅典创建了人类史上的第一个民主制,这个体制一直到公元前五世纪。



斯巴达与雅典一样,是希腊的城邦国家的代表之一,她实行的是怎样的体制呢?这不只

是政治问题,因为选择怎样的体制是与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连的。



2-5斯巴达--盖世武功--斯巴达与希腊大多数城邦国家相反,没有追随雅典实行民主

制,而是走了一条独特的路。



与面向大海的雅典相反,斯巴达是一个内陆国家,位于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us)半岛

中心部。非翻山越岭不可到达。其居民也与雅典不是一个民族。



斯巴达是公元前1200年南下的多利亚人建立的。他们与原住民没有发生同化。在希

腊,没有象斯巴达那样从始至终严格地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分开的城邦国家。征服者与被征

服者的区别只在于民族不同,“有成份论,唯成份论”。斯巴达有三个阶层:



首先统治阶级是由征服者的子孙组成,被称为斯巴达人,大约有一万左右的自由市民加

上他们的家属。他们集中居住在城市,唯一的工作是服兵役。参与国政的权力也只有这些人

有。



从事工商的阶层。他们大概是随多利亚人一同南下的民族,既不是多利亚人也不是原斯

巴达住民,或许是其它地方出身的希腊人。这些人是自由人但却无市民权。当然没有参与国

事的权力。但有服兵役的义务。



最后是相当于农奴的希洛人(Helots,注1),这些人是多利亚人入亲前的斯巴达原住

民。使用青铜器的他们被使用铁器的多利亚人征服后沦为希洛人,在身份上不是奴隶,却与

奴隶的地位相当。他们没有参政权、私有财产权和裁判权,连服兵役的义务也没有(注2)。

除了有结婚的自由之外(好象比电影《芙蓉镇》里的右派活的稍好一点),唯一的工作是在斯

巴达人市民拥有的农场里打工。



斯巴达人的统治方式与元朝十分相似,元朝人分四等,蒙古人是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

等,原金国汉人第三等,原南宋人是第四等。



斯巴达人和工商阶层,希洛人的比例约为1:7:16。这个比例决定了斯巴达一切。



只占人口二十四分之一的斯巴达人要支配一个把工商业和农业都交给了被统治阶级的国

家,只好全民皆兵了。特别是希洛人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时有反抗暴动发生。



斯巴达人的兵役期是二十岁到六十岁,这些人大约有数千,极少超过一万。少数精锐主

义也是斯巴达现实的不得已的选择。



斯巴达人并不是一到成年(二十岁)便可出席市民集会,行使自己一票的权力。他们要等

到三十岁才能参加市民集会。市民集会由三十岁以上的斯巴达人组成,除此之外还有长老会

议。长老会议议员由市民集会选出的二十八位六十岁以上的人组成,任期为终身制。另外加

上两个国王,议员总数是三十人。



斯巴达有两个国王,由两个名门贵族分别世袭。这两个王不是轮流执政,而是同时执

政。如果一个国王可称为独裁,斯巴达应是“偶”裁。



既使在全希腊的国家都受到雅典民主制影响的时代,斯巴达仍保持其独特的体制。不但

如此,公元前七世纪末,来库古(Lycurgus)进行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体制,使得斯巴达

的性格更加极端。



象梭伦改革决定了雅典的性格一样,来库古的改革也决定了斯巴达的性格,虽然两个性

格完全相反。



改革,真是一个动听又恐怖的辞藻。改革的失败当然会致一民族于死地,就是成功,也

会决定一个民族的性格,由此决定了一个民族未来,因此绝不可以轻率从事。至于摸著石头

过河之类,更是置民族的未来于薄冰之上。



来库古的改革使斯巴达更彻底地成了一个军事大国。立国之本便是健壮斯巴达人。



每个斯巴达人一出生,就要经过长老们的检查。不够健壮的会被当即抛弃或沦为奴隶。



可望成为强壮战士的婴儿由父母扶养到六岁。满七岁的少年便要离开父母过集体生活。

他们与同龄人一同生活,并接受严格的训练。为培养出合格的战士,训练的日程都经过了严

密的计划。



到了二十岁,斯巴达人就开使服兵役,一直到六十岁。三十岁以前必须过集体生活,既

使结了婚,也必须每天晚上回到兵营。



斯巴达的兵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建筑物,无论是少年还是战士都生活在帐篷里。这是为

了使斯巴达人可以忍受恶劣的环境,毕竟温室里是养不出万年青的。只有三十岁以上的斯巴

达人才被认为是成熟的市民,才被允许与妻子儿女在有墙有房顶的室内生活。



在斯巴达,除了参与国政和服兵役之外,男女是平等的。女子与男子一样有义务好吃好

睡,使自己的体格保持健壮。当然这是为了可以生育健康的后代。同时也有严格的体重管

理,甜食,酒和美食是要严禁的。体育教育与男子同样要求,并经常参加运动会,成绩优秀

的比较容易出嫁。当时女子不能参加奥林匹克大会,否则斯巴达的女子要囊括大量的奖牌,

或是月桂冠。



训练也好运动会也好,男女同样的以裸体进行,大概来库古认为越掩饰越易产生杂念,

大家都看够了,也就没什么了。在斯巴达,性生活只不过是生产强健战士的手段。因此,单

身会被人篾视,老公战死后,绝无守寡之理,国家会奖励再婚者。斯巴达女性的义务是尽可

能的多生健康的子女,同时料理以纺织为首的家务事。



男子要学些读书写字,但绝不欢迎高雅的书籍和议论,至今在意大利仍将沉默寡言的人

称为“斯巴达式的”人,古代的斯巴达篾视喋喋不休的人。在集会上发言也以简明扼要为

上。



作为斯巴达的战士,不用说是整日读书,就是好奇心重点,或是浮想连篇也是不可取

的。他们绝不会象苏格拉底那样,随便在广场上见人就与之辩论,直到对方服输为止。苏格

拉底要是到了斯巴达,大概一个弟子也收不到,立马会被乱棒轰出国外。对于斯巴达人来

说,美德就是勇敢,服从和爱国心。



但是,那个制造了斯巴达体制的来库古也深知,这种改革只靠嘴说是不够的,不将自己

的国家置于在非此无路的状态下,改革不能成功,也无法持久。



首先他废止了做为流通货币的金币和银币,改用铁币。这样别国的商人便不愿与斯巴达

做生意了,一切与艰苦朴素的生活无关的商品就不会进入斯巴达境内。而生活必需品在斯巴

达是自给自足的。



从事农业的希洛人每年要将自己生产的粮食的一半交给斯巴达人,由于斯巴达只能用铁

币,因而无法与外人流通,这样也就毫无兴致去储存粮食。虽然斯巴达人并不富裕,但大家

平等同穷也就没有嫉妒,没了阶级斗争。斯巴达因此以没有盗贼而闻名。在雅典权力斗争不

断,而斯巴达却从无此事,能长久的保持政治的安定。由于斯巴达人专心习武,其武功之强

令人惊畏。数量虽少,但其威名远震波斯。在希腊一提起精锐部队,那只能是斯巴达的步兵

军团。



但是,斯巴达除了战士之外什么都没有创造,在历史上,没留下哲学文学,没留下科学

史学,只留下一句话:“斯巴达式的”。



可斯巴达靠的就是武力。随著斯巴达的假想对头雅典的实力不断加强,斯巴达也渐渐地

感到不安,终于走出群山,开始侵略他国。到了公元前六世纪末,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几乎

都在斯巴达的支配之下了。



斯巴达将自己支配的城邦国家组成了一<伯罗奔尼撒同盟>,当然自己做盟主。参加这个

军事同盟的条件是,当斯巴达发动战争时要提供兵力助战;要采用贵族制而不是民主制。斯

巴达没有要求盟国每年进贡,因为对斯巴达来说士兵远比金钱重要。而要求盟国不得采用民

主制,则是明鲜地将雅典及其同盟当成敌国了。



据说,当时希腊有一百五十个左右的城邦国家。公元前五○○年前后,雅典和斯巴达异

军突起,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雅典靠的是经济实力,斯巴达则依仗其军事力量。可是两雄

之争没有在这时发生,原因是大敌从希腊之外云集而入:波斯战争暴发了。



2-6波斯战争(注3)--初试锋锐--战争,通过追述它的起因、经过和战后后处理可以了

解到一个民族的真实性格,因此战争是史家描述人类的难得素材。



波斯战争与罗马人无关,却是理解罗马人与希腊人的差异的必不可少的素材。在内哄不

绝的希腊史里(特象中国史,内哄,党阀,甚至“君子”“小人”纷争不断),波斯战争是第

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希腊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实例。



公元前五世纪初,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开使将视线转向西方。理由当然是经济上

的。当时的小亚细亚西岸、爱琴海一带是经济中心,波斯帝国不由得食指大动。战争的幌子

则是宗教上的。波斯宗教的唯一的至高至尊之神-安拉-具有无瘕高尚之德,而希腊诸神多如

牛毛,却只有与凡人一样的德性,争风吃醋毒咒械斗不断。波斯当然认为安拉要比希腊诸神

优越。优越的神的子民当然要统治劣等诸神的子民。你看,名正言顺了不是?



波斯国王自称权力是至高至尊之神安拉授与,因此是‘万王之王’,跟中国的天子似

的。他当然认为内哄不绝的希腊民主制是顽冥不化,所以要奉天征讨,救希腊顽民于水深火

热之中,顺便再捞一笔。于是狼烟突起。



首先,离波斯最近的依阿尼亚(Ionia,指小亚细亚西岸,现土耳其西海岸)陷入战火。当

时,依阿尼亚的经济远比波斯帝国要发达,体制的民主化也比希腊本土来得早。波斯国王强

迫依阿尼亚诸国放弃民主制而采用君主制。依阿尼亚诸国便以米利都国(现土耳其艾登市西

部沿海一带)为首,举起了反旗(注4)。这个反抗运动便成了波斯战争的导火线。



米利都人深知不是波斯帝国的对手,便向希腊的最强军事国家斯巴达求援,希望斯巴达

能同情将沦为波斯奴隶的依阿尼亚的希腊人的悲哀,看在同胞的份上,救依阿尼亚人于波斯

暴政之下。



斯巴达正忙于征服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us)半岛,加上对民主制的反感,拒不出兵。

希腊世界中只有雅典和埃维厄(?,位于现希腊的埃维厄岛)两国派出了援军。这两

国与依阿尼亚诸国同是阿卡亚族,关系相对密切。两国共派出了二十五艘战船和相应的战

士。但这不是波斯的对手,不到四年,公元前四九四年,波斯便粉碎了依阿尼亚的反抗。



通过对依阿尼亚的作战,波斯国王认识到:要想攻破并统治希腊诸国,象征服小亚细亚

那样只派遣大军是不够的,还要同时进行巧妙的外交攻势,目的在于离间希腊诸国间的关

系。波斯国王深信希腊诸国如一盘散砂,不可能协同行动。



公元前四九○年,波斯国王大流士(Darius)遣陆、海军二万五千,进攻曾支援依阿尼亚

反抗的雅典和埃维厄两国。埃维厄国兵败如山倒,倾刻便被血洗、掠夺一空,家园被破坏,

市民全体被贩卖为奴隶。波斯大军乘胜转攻雅典,在阿提卡地区的马拉松平原(Marathon,

雅典市东北海岸)登陆成功。



面对打到家门的波斯大军,雅典举国震惊。他们首先想到了斯巴达,就派使者火速奔往

斯巴达求援。斯巴达这次没有拒绝,但也没有行动,大概是因为在搞一个重要的祭典仪式又

迷信满月前不可出兵之类的理由。总之,雅典只有独自抗战了。



万分幸运的是,雅典的十人内阁(又称十将军或国家战略官)的一人是富有决断力的米提

阿德斯(?,Miltiades)。



米提阿德斯立即组编了一万人的重装步兵(九千雅典兵,一千邻国普拉提亚援军),

并领兵前往马拉松平原。对唱了空城计的雅典市,他安排下海军从海上防守。



波斯大军倍于雅典军,米提阿德斯却故意将阵线拉得与波斯军同长,但将精锐放在两

翼。两军交手,一切都在米提阿德斯的计划之中。雅典军中军不敌重压步步后退,波斯军不

知是计纷纷拥入突破口,以图扩大战果,雅典军两翼精锐铁臂合围使波斯军四面受敌,善长

强弓硬弩的波斯军完全不得发挥。这是一场包围战的典范,波斯军陆军溃败。想从海上偷袭

雅典市的波斯海军,也因米提阿德斯早有预备没能得手。波斯军只好撤回东方。战后,士兵

斐地庇第斯(Phidippides)奉命跑回雅典市报捷,他一口气跑了36.2公里,说完胜利的消息

便倒地身亡。这就是现代马拉松长跑的由来了。从此事上也可见当时的作战方式为步战,极

少用马,所以才将斐地庇第斯活活累死。名将米提阿德斯因第二年远征Paros岛失利遭雅典

市民弹劾,不得志而死。



雅典军在马拉松战役中一百九十二人阵亡,波斯军阵亡人数六千四百,但主力几乎完整

无缺。这场战斗的胜负是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希腊人知道了在东方百战百胜的波斯军并非无

敌。



但是,希腊人也都不认为波斯会就此善罢甘休,对刚战胜波斯军的雅典来说,制定对波

斯的战略方针是非常紧迫的课题。



因马拉松战役的胜利而充满信心的雅典人在今后的战略方针上分为两派-稳重派和激进

派。两派的对立除了想法上的差异之外,似乎两派的领袖个人之间的竞争意识是更重要的原

因。



稳重派的领袖是阿里斯德岱斯(?,Aristides,BC530-467),那个在无知的乡下人的陶片

上写下自己名字的人。激进派的领袖是特米斯托克利斯(Themistocles,BC524-460)。



激进派的想法一般总是要比稳重派的来得简单明了。特米斯托克利斯的想法也是如此。

他主张增强军备提高国防能力,而国防重点应放在海军。稳重派的阿里斯德岱斯不同意此

案,我想大概是军费来源的问题吧,增强军备得有人愿意加税,这在民主制的雅典也许不

易。



阿里斯德岱斯为了排除政敌,有效的利用了陶片放逐法,于是便有了前面讲过的故事

了,阿里斯德岱斯被逐出雅典。在民主制的雅典,陶片放逐法是排除政敌的非常有效的手

段。



阿里斯德岱斯排除了政敌,开始将雅典引向自己制定的方向而且不用担心政敌的干扰。

公元前482年,雅典发现了新的银矿,市民强烈要求按惯例将盈利平分。阿里斯德岱斯则力

排众议,将全额收入国库,一举解决了军费财源。而雅典的造船能力也因此空前提高,每年

可造三层桨战船(注5)二百艘。雅典就是在这时超过海军大国迦太基(现突尼斯一带),成为

地中海第一海军大国的。



--两大文明的撞击--马拉松战役的十年后的公元前480年,新波斯王薛西斯(Xerxes)继

承先王大流士的遗志,为报马拉松之仇,亲统陆军三十万,战船千艘,号称百万大军,杀奔

希腊而来。



波斯陆军渡过赫拉斯滂海峡(现在的达达尼尔海峡),沿爱琴海北岸,经马其顿(现希腊

东北部及保加利亚南部一带),然后南下。海军与陆军相同步,沿爱琴海海岸线转一大圈南

下。波斯说到底还是陆军国家,不会独立使用海军。



雅典立刻进入了临战状态,并招回了所有被追放的人。三年前被追放的阿里斯德岱斯也

从国外回来,被任命为前政敌特米斯托克利斯的副将。



波斯以重兵进攻的目的,是为了玄耀武力,促使希腊各个城邦国家间的分裂。但波斯失

算了,这次连斯巴达都毫不动摇。



这是两大文明的决斗。在本国内以服从为美德的斯巴达人拒绝服从波斯的统治。有雅典

和斯巴达挑头,全希腊的城邦国家立刻响应。向以独立心旺盛缺乏协调性而著称的希腊人,

在捍卫独立自由的旗帜下,终于实现了,空前、绝后,的大团结。



希腊联军的总指挥当然是第一军事大国斯巴达的人担当。但战略却是雅典人特米斯托克

利斯制定的。他认为在雅典北部的平原上与波斯正面交锋对兵力不足的希腊联军不利,便将

最初的防卫线定在更北一点的希腊中部的山地关口温泉关(Thermopylae,又译德摩比力)。温

泉关面海靠山,山势险峻,道路狭窄,易守难攻。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Leonidas)亲率本国

精兵三百人,加上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四千人据守此关。希腊海军则以雅典海军为主,在

埃维厄岛的海角处设伏,阻止波斯海军南下。同时特米斯托克利斯下达雅典空城令,妇幼老

弱及财产尽数疏散到萨拉米斯岛,以备不测。



作战是无懈可击,希腊海军虽然受到不小损害,但成功地阻止了波斯海军的继续南下,

并安全地将主力舰队(约350艘)撤入埃维厄航道。



镇守温泉关的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及其勇士们与数十倍的波斯陆军撕杀的天昏地暗,波

斯军轮番进攻两天不得前进一步,却死伤惨重。第三天,在一个希腊叛徒的引导下,波斯王

遣精兵绕人迹罕至的山道抄的李奥尼达后路,李奥尼达下令让四千伯罗奔尼撒半岛军撤出了

战场,自己带著三百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李奥尼达及其勇士们面对重兵,毫无畏惧,前

扑后继直到全体阵亡。后人为记念这些勇士的事迹,在温泉关为之立碑(注6):



‘陌生的过客啊,请告诉斯巴达的人民,为祖国献身的勇士们,在这里长眠’



波斯军在此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波斯王薛西斯的两个兄弟都在此役丧生。



李奥尼达与三百斯巴达勇士的威名传遍了希腊,他们的死没有白废,因为他们的事迹让

全希腊都知道了连斯巴达人都会为希腊的自由独立而不惜自己的生命。面临分裂危机的希腊

抗战统一战线又重新牢固起来。同时李奥尼达与三百斯巴达勇士的死守,为希腊陆军主力的

转移和海军的整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攻陷了温泉关的波斯大军如洪水般涌出山口,瞬息之间就征服了三分之二的希腊领土。

他们一边南下一边烧杀劫掠破坏,如入无人之境。



一举兵临雅典城下的波斯王薛西斯终于发现他进入的是一个空城,即无抵抗的士兵也无

四处逃难的市民,只有因发狂的波斯兵破坏雅典神殿而高高升起的烟尘在雅典市上空嘲弄般

的飘荡。



这正是特米斯托克利斯的计策,他以三分之二的领土换得无损的希腊重装步兵和海军主

力,以及宝贵的时间。特米斯托克利斯避免在陆地上与波斯军决战,而寄希望于海军决战。

正所谓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雅典的战士因其家属早已转移而毫无后顾之忧。满载战士的雅典舰队驶向了萨拉米斯

(Salamis)海湾(位于雅典西南海面)。



从雅典舰队的船上,眺望著雅典城上空的烟尘,听著传来的为所欲为的波斯士兵的叫喊

声,士兵们个个义愤填膺,磨拳擦掌,要与波斯军玩命。这大概也是特米斯托克利斯的激将

计吧。



希腊海军将官多数认为应在哥林多东部海湾上与波斯决战,因为那里与陆地的联络方

便,易得到陆军的支援。特米斯托克利斯再次力排众议,将决战地点放在狭窄的萨拉米斯海

峡。



公元前480年9月,三百多艘雅典战船在萨拉米斯海峡集结待命。特米斯托克利斯心生

一计,派出一心腹假装逃兵,向波斯王谎称雅典舰队发生内部分裂,现在攻击肯定大获全胜

之类,将波斯海军引入萨拉米斯海峡。



连战连胜的波斯王毫不将半数于己的雅典舰队放在眼里,令全军六百余艘巨舰驶入海

狭,寻找希腊舰队决战。波斯王则带领一群史官,登上可一望海峡的高地,准备观看自己的

胜利,并将之记录下来,准备留芳千古。



当朝阳冉冉升起时,希腊海军的号角打破了晨熹的宁静,众战船一声发喊,便向波斯舰

队冲撞而来(注7)。希腊战船小巧敏捷,船头配有巨木用来冲撞敌舰侧腹部,而庞大的波斯

舰队在狭窄的海峡内无法施展,自撞的,触礁的,一团混乱。希腊海军的“神风”冲撞战一

直持续到入夜。



当曙光再次升起时,展现在希腊将士眼前的是无数破碎的木板,而波斯大舰队则是无影

无踪了。著名的萨拉米斯海战就这样只一天便结束了。



波斯王薛西斯深知失去制海权意谓著无法保证大军的给养甚至会被切断归路,因此当战

斗初现败迹时便带著亲兵从海路溜了。



第二年,五万波斯军在波斯名将的带领下,再次侵入希腊。特米斯托克利斯仍用空城

计,将主力放在海上。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军三万则与波斯陆军在雅典城北五

十公里处决战。激战中波斯将军战死,波斯军全线崩溃,逃回东方。



同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转守为攻,越过爱琴海攻入小亚细亚,小亚细亚诸国纷纷

响应,从波斯暴政中独立。



在西西里岛,迦太基策应波斯也与希腊开战,得胜的还是希腊。这个迦太基后来被罗马

灭国,全城被毁,并撒上盐后用犁耕翻,使迦太基的土地永世寸草不生。此是后话。



公元前478年, 波斯战争结束了。小亚细亚诸国又回到希腊人手中,爱琴海又是希腊

人的海了。



2-7霸权国家雅典大敌波斯暂时败退了,而波斯的威胁并未消除。对于迟早还要来犯的

敌人,希腊的城邦国家认识到建立一个永久的防御体系的必要。于是一些城邦国家结成了<提洛同盟>。



<提洛同盟>的主导权理所当然的由雅典担当,因为雅典的海军在波斯战争中起了决定性

的作用。<提洛同盟>由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诸国在内的二百多个城邦国家组成。因提

洛岛是中立地区,加上岛上有希腊全民族共同敬爱的阿波罗神的神殿,所以同盟的本部设在

提洛岛。<提洛同盟>也就因此而命名。



参加同盟的各国拥有完全的内政和外交自治权。义务则依国家实力不同而各异。以雅典

为首的一些大国有义务向同盟提供战船和战士,其它的成员只需依国力负担一些军事经费。

这些由同盟国提供的经费被保管在提洛岛的阿波罗神殿内。各国应负担多少经费,则由以廉

洁无私而著称的阿里斯德岱斯审议决定。阿里斯德岱斯被赞为“出去(做官)时是穷人,回来

时更穷了”。顺理成章地,雅典一手独揽了同盟的议长权,同盟舰队总司令担当权和同盟资

金的使用权。



<提洛同盟>会议都在提洛岛上招开,与现在的联和国一样,无论国家大小,一国一票。

似乎挺民主。但这样也十分方便大国操纵对自己驯服的小国以影想投票结果。



就这样拥有了大规模常备海军的希腊的制海权终于超出了爱琴海,一直括展到了小亚细

亚南岸和赛浦路斯岛一带。而波斯海军则被封锁在本国的沿岸不得动弹。东地中海于是成了

希腊的后院池塘。



但是,<提洛同盟>并没能改变希腊人的散慢的性格。一年前对波斯战争时的团结,转眼

间烟消云散。不满雅典独揽大权的斯巴达拒绝参加这个同盟,而将力量放在了强化以自己为

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上。



波斯战争之后的希腊,在海上是雅典越来越强大,在陆地上则是斯巴达越来越强大。但

是到公元前431年爆发伯罗奔尼撒战役为止的四十七年间,双方处于一种冷战状态。这个和

平时期对于工商国家的雅典来讲是求之不得的。面对大敌当前而团结一至的希腊在击败对手

后便一分为二:<提洛同盟>和<伯罗奔尼撒同盟>。与此同样,胜利后的雅典又重新拉开了家

常便饭似的政治斗争。这次的主角仍是阿里斯德岱斯和特米斯托克利斯。



特米斯托克利斯的想法依旧十分简洁明了:



敌人是波斯,对抗敌人的王牌是海军,故今后仍需继续加强海军军备。



此外特米斯托克利斯还认为今后不能再出现让雅典城孤立无援的状态。敌人一来便空城

逃往海上的战术总会被敌人识破而失去效用。为此他主张将雅典和海港比雷埃夫斯有机的连

在一起,即为保障由雅典到海港比雷埃夫斯的通行安全,在道路两侧筑起高高的城墙,使两

城连成一城。



特米斯托克利斯坚信大海是雅典的生门,为更有效地使用停泊在比雷埃夫斯的舰队,也

必须将雅典与比雷埃夫斯合为一体。



至此,特米斯托克利斯的主张并不难被雅典市民所接受。但是,特米斯托克利斯的眼光

更加长远。



他认为,敌人不只是波斯,雅典早晚都会与斯巴达发生正面冲突,另外,他也想将雅典

的霸权扩张到伯罗奔尼撒半岛,一统希腊江湖。



他向斯巴达支配下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各国暗示,如果他们要树立民主制,雅典将会全力

支援,以此离间伯罗奔尼撒同盟各国与斯巴达的关系,促成<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瓦解。



特米斯托克利斯还不断向斯巴达国内的希洛人显示民主体制下他们所应得的自由,扇动

他们暴动,以达到从内部削弱敌人的目的。



其实看看现代的冷战经纬,不难发现历史竟是如此相似。争霸的双方是否有意利用自己

的历史知识小蚂蚁不得而知,但一般人几千年如一日的反复往事而不觉,每每使人掩卷长

叹。言归正传,这特米斯托克利斯当然晓得,要想推行自己政策必须要有强大的权力。自己

虽然享有对波斯战争首功的盛誉,但仅此仍然不够。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他采用了优待第

四等级的政策,以获得他们的支持。



作为第四等级的无产市民,虽无财产却作为海军在波斯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

因自己的胜利而显得意气风发,同时也十分敬佩曾任海军指挥官的特米斯托克利斯。如果能

得到整个第四等级市民的支持,特米斯托克利斯的权力便万无一失了。但特米斯托克利斯失

算了。



特米斯托克利斯这种做法引起了以阿里斯德岱斯为首的稳健保守派的不安。雅典的稳健

保守派认为特米斯托克利斯的想法和做法会危害自己的阶层的利益。



于是,以阿里斯德岱斯为首的稳健保守派便指责特米斯托克利斯忘记了大敌波斯的威

胁,敌视友邦斯巴达,顺便捎带几句”群众反映你也许有受贿,贪污行为”之类。为了将特

米斯托克利斯赶下台,保守派当然不忘祭起陶片放逐法的法宝。大概这次无论是谁来请求,

阿里斯德岱斯也不会在陶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了吧。



公元前471年,波斯大军败退后仅仅七年,拥有赫赫战功并对战后雅典的复兴作了杰出

贡献的特米斯托克利斯便被从雅典驱逐出境。这个决定对雅典的损害雅典人要到四十年之后

才能看到。



倔强的特米斯托克利斯依然不停地到处宣传斯巴达威胁论,但他所提唱的反斯巴达主

义,不仅在雅典不被容纳,在其它希腊城邦国家也不能被容纳。对这些国家来讲,危险的不

是斯巴达,而是特米斯托克利斯。危险人物是没有安居权的,在斯巴达的强烈要求下,雅典

发出了对特米斯托克利斯的追捕令。特米斯托克利斯开始了逃亡生活,最后走投无路,逃往

波斯请求避难。



这时的波斯王已是败给特米斯托克利斯的薛西斯的儿子了,他以极正式的礼节来欢迎这

位前敌国将领。而特米斯托克利斯并没有立刻与波斯王见面,他先学了一年的波斯语言和文

化,然后才拜见了波斯王。但特米斯托克利斯在波斯的安静的避难生活没能持续太久。



波斯王要聘请特米斯托克利斯担任要向雅典海军进击的波斯海军总指挥。



特米斯托克利斯既无法拒绝在困境时收留了自己的波斯王的要求,也不能将刀口对向自

己的祖国。忠义无法两全,年近七十的特米斯托克利斯于是服毒自尽。就这样,早在雅典与

斯巴达开战前四十年就已看透两雄不并立的一代英雄的生涯落下了帷幕。



特米斯托克利斯流亡的这十年,雅典的稳健保守派掌握著实权。声名显赫的阿里斯德岱

斯退休后,稳健保守派的领袖由西蒙(?,Cimon)担当。西蒙是马拉松战役的主将米提阿德斯

之子,虽不算机灵却为人诚实,豪爽,深得市民的敬重。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海军将领,曾在

小亚细亚南岸大破波斯陆、海两军,确立了雅典在那一带的海上霸权。



特米斯托克利斯下台后的雅典以反对波斯为战略,为此还曾对陷入经济危机的斯巴达实

行过经济援助。



但是,在特米斯托克利斯自杀前一年,西蒙也被用陶片放逐法驱逐出境。同时,雅典的

民众派又开始活跃起来。他们没有将自己以前的领袖特米斯托克利斯招回国,而是推出了新

一代的年青领袖伯里克利。雅典于是进入了被称为<伯里克利时代>的黄金期,其民主政治也

得到了空前完善。

NEXT...

声明:站内文章均仅供个人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来信告知
   站内未注明作者之文章均为原创,如要使用或转载请来信告知

Copyrihgt(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罗马法教研室 厦门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研究所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