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者,将被授予“学术臭虫”称号!
2023年度研究生民法哲学单题模范卷 张文雅
一.名词解释
8、家务劳动,长期由女性承担,属于一种照顾性“活动”,历史上往往没有报酬。违背闲暇平等理论,不利于妇女解放,如果家务劳动的承担主体不改变的话。
9、人造物是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制造的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物可分为人造物和自然物的二联式,自然多是好的,人造物的好坏一时搞不清,初看是好的,后来坏了,人造物增减了人的福利,但蕴涵了巨大的风险,如生态危机、人性恶化等。
10出自《厄瓜多尔宪法的规定》:个人、社区、民族和国家有权受益于环境和自然然财富,使他们能够享受好生活,零增长,高就业。是人类生活状态的美好愿景,体现出人类中心主义,走向好生活需要将自然主体化,更加注重生态问题。
- 简述题
2.自然人的规律性在于其存在是个生老病死的过程,因此,民法根据年龄来对法律行为能力进行了界定、8岁,16岁,18周岁都是规律性的体现。但中又有许多不规律的地方,如精神病人的规定。此外疾病也属于不规律脆弱性。Fineman是2008年在埃默里法学院成之的“脆弱性和人类状况“计划的负责人。认为:脆弱性是人类固有的普遍性和持续性,也应该被理解为人类固有的。脆弱性方法是传统平等保护分析的替代方法,它代表了一种后身份研究,因为它不仅关注对特定群体的歧视 还关注国家和更广泛的社会通过其机构赋予有限群体的特权和偏袒。因此,脆弱性分析集中于我们社会已经建立并将要建立的机构和结构,以管理我们共同的脆弱性,这种方法有可能使我们超越当前基于歧视模式的令人窒息的限制,走向更实质性的平等愿景,如麻风病、癫痫等均恰为其例证,残疾非疾病,但有类似的效果。宪法未把疾病作为平等安全岛,在现代民法中,疾病仍是一种影响平等的身。人无恒强,一病就成脆弱者,不平等有歧视和保护两种形式,在歧视中被视的是病者,保护的是公众。剥夺的对象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两种,后种能力的不平等所在多有,但人们泰然处之。
声明:站内文章均仅供个人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来信告知。
站内未注明作者之文章均为原创,如要使用或转载请来信告知。
前期统计IP计数2320,新计数从2003年11月3日开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