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者,将被授予“学术臭虫”称号!

 

吴奇琦的《民法中的哲学:民法上实质(Substantia)与本质(Essentia)理论的古典哲学起源与演变》序言

 

徐国栋

 

 

2018年8月8日,得到澳门大学唐晓晴参加吴奇琦博士论文答辩的邀请,同年9月21日,我通过视频参加了这个答辩会,此前得到吴奇琦的博士论文《民法中的哲学:民法上实质(Substantia)与本质(Essentia)理论的古典哲学起源与演变》并通读之,深感震撼。“震源”一,发现民法中的哲学并非民法哲学,作为民法哲学的长期研究者,我知道该学科研究民法的元问题,例如民法的名称问题、对象问题,而民法中的哲学研究民法吸收并以之支撑自己的哲学概念,这样的概念太多,吴奇琦只研究了其中的“实质”和“本质”两个,就形成了近32万字的大著,可见水深。“震源”二,吴奇琦的这本书分析了一些希腊语的哲学范畴,援引了大量的罗马法原始文献,到了近代部分,又援引了大量德语文献以及一定的荷兰语文献,作为通用语言的英语的文献,以及在澳门是通用语言的葡萄牙语文献,就不要说了,所有这些文献,吴奇琦都是自己翻译,不假手他人,典型的语言学家型的法学家!长喝广东靓汤,得如此好脑筋也!这是我对他能力原因的猜测。经过这么两大“震动”,我已成了吴奇琦的粉丝,在答辩会上,极尽赞美之能事,自不待言。答辩之后,逢人就说吴奇琦好,澳门大学法学院不可小瞧,里面有吴奇琦这样的大能人呢!而且,我还突破著作权保护的藩篱,把吴奇琦此书的电子版分享给一些靠得住的人,其中包括苏永钦教授。因为中文世界出了这样的奇书,当尽快传播,嘉惠士林。

即使在其他语言圈子里,民法中的哲学类型的著作也不多,找到的也就这几本。其一,德国学者约翰·安德雷阿斯·奥尔特洛夫(Johann Andreas Ortloff,1769-1828年)的《论斯多亚哲学对罗马法学的影响》(über den Einflu? der stoischen Philosophie aus die r?mische Jurisprudenz, Johann Jakob Palm, 1797 );其二,法国学者拉菲列尔(Firmin Laferrière,1798—1861年)的《斯多亚哲学对罗马法学家学说的影响》(De 1'influence du stoicisme sur la doctrine des jurisconsultes romains,Paris);其三,德国学者保罗·冯·索科洛夫斯基(Paul von Sokolowski ,1870-1934年)的《私法中的哲学》(Die Philosophie im Privatrecht );其四,还是德国学者的马丁·约瑟夫·谢尔马耶尔(Martin Josef Schermaier,1963-今)的《Materia:论古典罗马法中的自然哲学问题》(Materia:Beitr?ge zur Frage der Naturphilosophie im klassischen r?mischen Recht, B?hlau Verlag Wien, 1992),其他的都是论文级别的。所以,吴奇琦的本书,在中文世界,是填补空白之作。它的写成,大而言之,是为中文学术争了光,小而言之,是为澳门所处的广东的人民争了光——我对吴奇琦说,我和许多人都认为粤人善于经商,在治学,尤其在治抽象之学上,相关的能力在培养中——再小而言之,是为澳门大学争了光。澳大比较年轻,但依托葡萄牙传来的优良的大陆法系拉丁法族传统,加上广东靓汤的助力,其法学院已成为大中华地区的理论民法学的重要基地,其大将首推唐晓晴教授,吴奇琦是其最出色的科研成果,另一个出色成果是王星,她的博士论文是《论让·多玛的民法体系》(2020年),也是学术味袭人之作。对比起来,内地大学法学院的老师忙于教义学去了,法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去了,其他去了,等等。

当吴奇琦的答辩委员,对于我是一次地道的学习机会,产生的心得体会凝结为《优士丁尼<法学阶梯>中的希腊哲学》(《财经法学》2019年第3期)一文,其中,我把研究目标缩小到《法学阶梯》中包含的希腊哲学,发现这样的成分真不少。文尾如此总结:优士丁尼《法学阶梯》反映的法学的哲学化是人类法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法学和哲学的“通婚”,以后的民法理论再未如此大规模地借鉴哲学概念,而只是消化上述“通婚”的成果。2019年1月4日,携此文参加在上海交大举行的“私法中的法理”,张文显教授十分喜欢上述总结,感叹如果再“通婚”一次就好了。民法由于经历了这样的通婚,才如此理论化、体系化,“长得漂亮”,不像有的兄弟学科长得“疙疙瘩瘩”、土里土气。

今年,我的上海交大会议文被收录于论文集《民法典与罗马法》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李文彬读到此文时,看到我如此赞美吴奇琦的博士论文,不禁心动,要我牵线让吴奇琦把此书交给清华社出。这个建议正中我下怀。答辩之后,我一直劝吴奇琦早点把书交付出版,早点产生影响,吴奇琦由于各种原因在犹豫中,一晃过了3年,损失多少阅读量和由此推动的智识进步!李文彬让我又一次劝他并取得成功,终于促成这一重要著作在大陆出版社的付梓。作为去过澳门大学不止一次的人,知道该大学还有崇尚在境外主流出版机构发表的规则。唐晓晴当院长后,才逐步兼重在大陆出版。不妨说,吴奇琦把此书交清华社出版,有一点身份认同的意味。促成吴奇琦的此等兼具身份认同意义的行为后,吴奇琦希望我为此书写一个序言,我非常高兴地同意。在吴奇琦交稿于出版社的前一天,终于完成其委托。

是为序。

 

 

2021年10月30日完稿于胡里山炮台之侧

声明:站内文章均仅供个人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来信告知

站内未注明作者之文章均为原创,如要使用或转载请来信告知

 

前期统计IP计数2320,新计数从2003年11月3日开始运行。

 

Copyright 2004 Institute of Roman Law, Law School, Xiamen University. Active ingredients: XHTML 1.0, CSS 2.0 .
网页设计者信箱:jojobear_905@hotmail.com
网站管理员信箱:romanla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