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者,将被授予“学术臭虫”称号!

 

2016年度研究生民法哲学模范卷

许惠茹

 

一、名词解释
1物文主义
物文主义是一种民法调整对象理论。该理论倒错物的手段性和人的目的性,强调民法的功能首先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而罔顾民法的社会组织功能。主张将与财产法无关的内容排除出民法,是人文主义思想异化后所形成的唯物主义在民事立法中的体现。其强调物为世界的中心,在立法上,将财产关系作为民法的调整对象,忽略人法的重要地位,导致世界性的民法财产化运动,其在中国表现为商品经济的民法观。
2 物物关系
物权法也调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对比有如下的例子:其一:地役权关系就是调整不动产之间的关系。其二,所有权保留条款也调整的是物物关系,他表达的原理为:某物因牺牲他物增益自己的,在被牺牲的物得到报偿前自身的处分收到限制。其三,某些优先权也调整的是物物关系,意大利和法国民法典中有规定。
3 颠倒行动二
颠倒行动二,它适用于为了公平的需要抑强的领域。世界各国多禁止军人和公务员经商,因为他们本来很强,如果允许他们带着官印入商界,难免以权谋私,受到抑制者在商行为能力上与未受抑制者不平等了。相对于美国最早展开的“颠倒行为”即由美国联邦政府倡导并推行的旨在消除对少数族裔和妇女歧视(特别是在教育和就业领域)的各项措施,徐国栋老师把这样的抑制叫做颠倒行动二。
4 全职太太
在国外,全职太太是一种职业。妇女的家务劳动不计入经济统计,经济学上称为“不产生价值之劳动”,因为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在分配方面,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承认妇女的家务劳动的价值。比如“House Wife”(家庭主妇)是个人填写工作状况时官方给出的选择之一,就印在表格上面。并且在很多发达国家,全职太太在经济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非常量化的,这些安排为夫妻平等甚至男女平等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在中国,“全职太太”还不能算作社会职业。
5 环境难民
环境难民是环境污染严重下的今天提出的新术语。相对于以往的战争难民而言,多指沿海低洼国家因为海洋环境急剧恶化造成举国覆灭的灾难性后果,导致国民无家可归,成为环境难民。由于环境受极度污染,地球变暖,南极冰化,海平面提高,海洋酸化。这是CO2在大气中的含量提高的结果。海洋中可吸收CO2,随之出现更严重的酸化。目前,海洋变化速度比以往快10倍,一些低洼国家成为环境难民的概率大大增加。
6 洞穴困境
洞穴困境是对不可知论的一种状态描述,是解释人为什么不能忍受对象,以及不能认识对象造成的结果。由于1,有限的理性。收集资料需要成本。人们多是在不完全占有资料的情况下判断2,即使人能够收集全部的资料,人的计算、比较和判断它们的能力有限,毕竟人脑不如电脑。3,先人之见的干扰。4,能力缺陷。由于上述四种原因造成人总处在一个或大或小的认识洞穴中,只能看到对象的局部而不能看到全貌的状态。
7 民事死亡
民事死亡是指因为强制的或自愿的原因丧失全部或部分权利能力的制度,分为强制的和自愿的两种,前者因为受重罪判处。后者因为出家,强制的民事死亡已不见于现代民法中,自愿的部分权利能力丧失的民事死亡仍然存在。
8 合法胁迫
合法胁迫是美国法中公平问题的体现。其主要表现为程序公平优于实体公平。法院的职能在于确保程序上的公平竞争。法院是当诈欺事实被主张时的公断人,除此之外,并无任何实体性的功能。“在就价格问题进行协商时,法律允许交易双方在非常小的范围内威胁对方,一般所允许的主要威胁是退出交易”在英美的古典合同法理论中,将威胁区分为允许的威胁和破坏性的威胁(即造成现有价值破坏的威胁)只对后者加以限制。
9 契约
契约是contra.here的过去分词,作为名词有“收据”“拉紧”“合同”“契约”之意,它指一个自由人以自由的方式选择了一种不自由的状态。在这种意义,它成了自由意志的代名词。契约具有形式性。它可与任何实体内容相结合,产生拉紧的社会关系。契约的形式性和强制性使之成为一种组织现代陌生人的普遍工具。
10 不配
与失权类似的制度有不配。不配的含义是得到某种待遇必须具有某种资质。此所谓之“配”,属正面的说明;没有相应的资质者即不应得相应的待遇,此谓之“不配”,属反面的说明。不配制度显然属于后一种说明,只负责弄清哪些人不应得到某个待遇,只负责论罪行罚问题,是正义原则的体现。

 

二、简述题
1 论服务在民法中的地位
答: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亲属、继承、物权、知识产权、债权关系,对这五类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财产关系是以财产行为和知识产品为客体的,具有相互性的主体际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财产关系的客体不以财产为限,不仅财产而且行为和知识产品都是财产关系的客体,这一客体描述符合现代的社会经济现实,比如服务也是财产关系的客体.

服务是服务提供方对服务接受方实施某种行为,使后者得到满足的活动。服务关系的给付内容是行为。

服务是民法所调整客体关系之一,其之所以进入客体关系范畴的原因有:
A服务成立新合同种类的标的
BTRIPS在现实中突破了传统理论
C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

客体关系领域引入服务的意义 :
A使客体关系得以产生并丰富,同时使客体关系开放性进一步发展。
B 使更广泛的“物”和“客体的概念”取代“商品”概念,有利于破除传统“商品经济”民法观
C服务中可突显人的地位与作用,人不是物之奴隶,人本身的行为亦有经济效益性是对人文主义的有力支持。
2 民主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答:民主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在于本代人中心主义问题,菲律宾最高法院早已做出判例,允许将未来世代人作为民事主体,实现代际公平。对此《阿根廷民法典》承认的“即将出生的人”的概念也为未来世代人的权利留出了地盘。而其他国家通行的脱离母腹的胎儿才可能成为主体的限定,排除了下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权利。未来世代人可以通过其代理人或受托人就涉及他们利益的事项发表意见。生态主义者都是既考虑现实人的利益,又考虑未来人的利益的人,但这两种利益顾此失彼,难以调和。生态主义者竞选总统必然失败,因为未来的人不能参与投票,现世的人许多不会喜欢他。由此可以说,现在的民主制度与生态主题冲突,未来的人需要投票,但如何组织这样的选举是一个问题。
3 商品经济的平等观的谬误
答:商品经济的平等观是物文主义的平等,然而种种证据表明不平等才是真理。首先,从历史起源看,在罗马法中不平等是当然人格制度是生物人与法律人的分拣机,只有同时具备五种身份才能成为法律人,伯利克里也只提出等级内部制度改革,并且承认自然的不平等。乌尔比安认为同意只实现于自然法,且只批判自由的身份,不提其他身份。萨维尼只承认原初的人人平等,否认嗣后平等,《独立宣言》中也只提出“all man are created equally”来暗示人的不平等。(1)正义女神为实现法律上的平等而蒙眼,但这个原则只是要求立法者不颁布基于宪法明定的个人特性的歧视性法律义务如性别等,而一旦在法律中进行分类就是区别对待(2)家庭关系不可能平等A男女在体力上不平等B亲子间完全无平等的可能性(3)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不平等A我国实际上存在失权制度B不同年龄不同理性的自然人行为能力不同(4)屈从关系和形成关系都是不平等的依据,并且商品经济的平等观主要规定在民法中,但平等问题主要是宪法问题,是一个控制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正当行使问题,而不是纯粹的民法问题,这也是其谬误之一。

 

三、论述题
1 论人中智商差异对现有平等的理论的挑战
答:思辨时代的人们相信不同种族的人的智商大体平等,英国学者理查德证明:东亚人拥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为105。而人种智商最低地区是南非沙漠高原的丛林人和刚果雨林地区的俾格米人,他们的平均智商为54.林恩和万哈恩的这一研究遭到了西方社会的批评。因为在西方有一个观点:所有人的智商都是一样的,研究人种智商的差异被认为是种族歧视。2014年9.8《美国参考》告诉我们亚太裔居民的经济状况具有两高一低的特点,即工资高、教育程度高、失业率低(5.6%)但亚太裔各族裔之间的差距则很大,从收入、失业率、受教育程度来看,差距都相当大。人种智商的差异极大的动摇了平等观念。就像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面临如何处理智商较低的个人和群体的问题。
2 论归化外国者在中国承受能力限制
答: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凡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户籍额应该被注销,但实际情况是,不少移民国外的人士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移民后还保留中国的国籍。7月15日,中国公安部网站对外公布了“公安部和省级公安机关户口问题举报投诉方式”其中第四条问题是“他人因死亡,入外籍等原因户口该注销而未注销的”,这就是说移民海外但拥有中国户籍的人士也在此次被举报之列,移民者一旦被查出,就必须严格规定,注销国内户籍。
当前我国户籍管理与户籍、社保、税务、工商、边境等相关制度,并未在立法与实务操作层面形成无缝对接,而且上述分管机构相关数据信息系统也未实现联网共享的局面。因此,一些当事人故意隐瞒已加入外籍的事实,仍以我国公民身份享受相关社保待遇、购房政策、甚至参加诉讼。出入边境。
但是,虽然现代权利能力制度是力图废除罗马法中以自由、市民、家庭、名誉、宗教五种身份作为生物人与法律人之间的分拣器,让所有的本国公民与非本国公民受到的法律保护是不一致的。一国对其国民的保护天然的区别于他国人,因此归化外国者应在中国承受能力限制,不能与本国人享有相同的待遇。他们在置业、子女教育、退休金、医疗保险、入住酒店便利性等福利保障上与本国人区别对待。其在劳动能力与取得国内土地权利能力上也应有所差别,这是为了维持国内人特权的需要,防止外国人抢国内人的饭碗,防止彼城人抬高此城的房价,这是治理一个社会的需要是社会的自我保护、奖掖、抑制、保护都是需要的。

 

 

 

 

 

 

 

.

声明:站内文章均仅供个人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来信告知

站内未注明作者之文章均为原创,如要使用或转载请来信告知

 

前期统计IP计数2320,新计数从2003年11月3日开始运行。

 

Copyright 2004 Institute of Roman Law, Law School, Xiamen University. Active ingredients: XHTML 1.0, CSS 2.0 .
网页设计者信箱:jojobear_905@hotmail.com
网站管理员信箱:romanla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