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未经许可擅自转载本站文章者,将被授予“学术臭虫”称号!

 

 

徐文的范围——兼报徐文突破 100 篇大关

 

徐国栋

 

 

“读徐文,通其义”为徐门弟子第一义务,但徐文的范围却是一个变动不居的客体,最近,俺老徐的论文数突破 100 篇大关。这并非说俺老徐只写了 100 篇文章,小儿科的、骂人的(例如“法林逸事”栏目中的文章)不算,只算说情了一个问题的。它们刚刚过 100 之数。最后数篇的发表刊物还未定呢!把它们公布出来,作为徐门弟子学习的指南。俺老徐的写作经过了从少到多,从从慢到快的演变,走的是厚积薄发,写冰山,发一角的路子。希望各位弟子“学习通过写作”,不要像俺一样,人过 44 了才过百文关。当然,写了千文,说清的问题不过两三个,那也不值得提倡。呵呵!

自己整理了一遍百文目录,有 4 点观察:第一,俺的文章从来自己写,除了一篇外,都是独撰,这是为了体现自己思考的独立性,不用文章拉关系;第二是不赶时髦,除了一篇《股票与债券的若干法律问题》为谋生而写,其他都为对真理的热爱而写;第三,大小兼备,以说明问题,阐明事理为要;第四;土洋兼备,外文写作与国文写作并存、外文者,英文与意大利文并存。第四是学科跨度大,问题到哪里研究到哪里,民法、法理、法史等领域都是俺的“缚住苍龙”之所。这些经验,弟子们慢慢体味吧!

最后但并非最次要的是,这些文章的 38 %为在中南期间的作品, 62 %为在厦门大学期间的作品,前一期间占居我从 1987 年开始起算的学术生涯的 13 年,后一期间仅 5 年。前者长而作品少,后者短而作品多,原因者何?我想大海是重要原因,无官是值得重视的原因,在后一时期,俺从正处到布衣,把人家用来应酬、开会的时间全部用来写作了。欲为真正之学,且莫当官,弟子们切记之!

 

一、前厦门时期作品

 

1 、《试论完善监护制度问题》,载《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2 、《论扶养的范围》,载《法律科学》1989年第1期;

3 、《优士丁尼及其立法事业》,载《法律科学》1990年第5期;

4 、《法律诸价值及其冲突》,载《法律科学》1992年第 1 期;

5 、《成文法三属性:权利与权力的平衡态》,载《法律科学》1993年第5期;

6 、《民法典草案的产生问题》,载《法律科学》 1998 年第 3 期;

7 、《美国法律中的私生活权》,载《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9年第11期;

8 、《普通法海洋中的大陆法岛屿》,载《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9年第3期;

9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综述》,载《河北法学》1989年第5期;

10 、《论权利不得滥用原则》,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第3期;

11 、《论经营体的名称权》,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8第3期, 合作 ;

12 、《论民法的渊源》,载《法商研究》 1994 年第 6 期;

13 、《平等与修宪》,载《法商研究》 1999 年第3期;

14 、《我们今天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法的本质》,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1期;

15 、《对民法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再认识》,《法学》1993年第9期;

16 、《迁徙自由与城乡差别》,载《中外法学》1992年第 5 期;

17 、《论民法基本原则的不确定性》,载《中外法学》1991年第 4 期;

18 、《在法律、经济、政治与宗教之间的拉美外债问题》,载《民商法论丛》第 5 卷, 1996 年;

19 、《在知识、无知与意见之间的法学论文》,载《民商法论丛》第 11 卷, 1998 年。

20 、《中国与拉美的法学交流·门德斯教授之研究的时代精神》,载《民商法论丛》第 13 卷, 1999 年;

21 、《东欧剧变后前苏联集团国家的民商法典和民商立法――法律史、民商法典的结构、土地所有权和国有企业问题》,载《民商法论丛》第14卷, 2000 年。

22 、《中国法学怎样走向世界》,载《现代法学》 1997 年第 4 期。

23 、《论市民法中的市民》,载《天津社会科学》 1994 年第 6 期。

24 、《论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和历史沿革》,载《法学研究》1989年第4期;

25 、《民法通则规定的民法渊源》,《法学研究》1991年第1期;

26 、《论现代民法典的结构-功能模式》,《法学研究》1992年第1期;

27 、《论我国未来民法典的认识论基础》,载《法学研究》1992年第6期;

28 、《市民社会与市民法》,载《法学研究》 1994 年第 4 期。

29 、《市民法典与权力控制》,载《法学研究》 1995 年第 1 期。

30 、《民法典草案的基本结构》,载《法学研究》 2000 第 1 期;

31 、《法律局限性的处理模式分析》,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3期;

32 、《股票和债券的若干法律问题》,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5期;

33 、《公平与价格--价值理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34 、《西方立法思想和立法史略》,载《比较法研究》1992年第1--3期;

35 、 Freedom of Migr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side, Rechtstheorie,Beih. Duncker,1998 ;

36 、 La Base della Teoria sul Valore nella Dottrina della Laesio Enormis e Il Problema delle Res Incorporales del Diritto Civil Cinese, NEWS EN GRAF.S.A ,1999 年版;

37 、 La liberta' Religiosa di PRC, Revista de Investigacion Juridica de la Escuela Libre de Derecho, Mexico, D.F.1998.

38 、《评何孝元先生的 < 诚信原则与衡平法 > 》,载《台湾研究》1990年第 4 期;

 

二、厦门时期作品

 

39 、《 非洲各国法律演变过程中的外来法与本土法 ――固有法、伊斯兰法和西方法的双重或 三重变奏》,载《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40 、 《非洲法导论:一个读者的满意和不满》,载《西亚非洲》 2000 年第 4 期;

41 、《李维时代罗马人民的跨民族法体系》,厦大学报(哲社版) 2001 年第 1 期;

42 、《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欧亚团结――第 8 届“中东欧国家与意大利罗马法学者研讨会”及历次同名会议综述》,载《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 2 卷;

43 、《国家何时产生?》,载《私法》第 1 辑第 1 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44 、 La struttura basilare del progetto di codice civile per la RPC dell'Università del Centro-Sud di Scienze Politiche e Giurisprudenza di Wuhan e le Istituzioni di Gaio ,罗马尼亚的刊物 Rivista di scienze giuridiche 2000 年第 17 期;

45 、《家庭、国家和方法论:现代学者对摩尔根 < 古代社会 > 和恩格斯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之批评百年综述》,载《中外法学》 2002 年第 2 期 ;

46 、《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的对立统一问题――以罗马法为中心》,载《中国社会科学》 2001 年第 6 期 ;

47 、《两种民法典起草思路:新人文主义对物文主义》,载《民商法论丛》第 21 卷 ;

48 、《商品经济的民法观源流考》,载《法学》 2001 年第 10 期;

49 、《民法帝国主义与民法的历史真实》,载《湘潭大学法律评论》第 4 卷,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

50 、《埃塞俄比亚民法典:两种改革热情碰撞的结晶》,载《法律科学》 2002 年第 2 期;

51 、《民法的名称问题与民法观念史》,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1 期;

52 、《对郑成思的教授的论战论文的观察》,载《法学》 2002 年第 4 期 ;

53 、《民法典的立法程序问题》,载《人民法院报》 2002 年 4 月 22 日 ;

54 、《埃及模式与 < 阿尔及利亚民法典 > 》,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2 年秋季号 ;

55 、《人身关系流变考》,载《法学》 2002 年第 6 - 7 期;

56 、《再论人身关系》,载《中国法学》 2002 年第 4 期;

57 、《诚实信用原则二题》,载《法学研究》, 2002 年第 4 期;

58 、《论市民》,载《政治与法律》 2002 年第 4 期;

59 、《 E 时代的 E 方法》,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02 年第 1 卷;

60 、《对十二表法的 4 个中译本的比较分析》,载《求是学刊》 2002 年第 6 期;

61 、《中国的罗马法教育》,载《中南法律评论》 2002 年第 1 卷;

62 、《自然法与退化论 ――对 J.2,1,11 后部的破译》,载《兰州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1 期;

63 、 La struttura basilare del progetto di codice civile per la RPC dell'Università del Centro-Sud di Scienze Politiche e Giurisprudenza di Wuhan e le Istituzioni di Gaio ,意大利的刊物《非洲法》 2003 年第 1 期;

64 、 B uona fede oggettiva e buona fede soggettiva nel diritto romano , 载《法与历史》电子刊物 2003 年第 2 期 ;

65 、《共和晚期希腊哲学对罗马法之技术和内容的影响》,载《中国社会科学》 2003 年第 5 期;

66 .《摩托、吐痰与吸烟吸毒》,载《法学家茶座》第 2 期;

67 .《认真地透析 < 绿色民法典草案 > 中的绿》,载《法商研究》 2003 年第 6 期;

68 .《那人·那些事·本书》,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6 期;

69 . La Codificacion civil en la China actual y el Proyecto de Codigo civil de 1998 para la Republica Argentina , en La Ley ,9 de octubre de 2003 ;

70 、《孤星下的民法典——波多黎各民法典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载《华东法律评论》〉 第 2 卷( 2003 年);

71 、《 认真地反思第四次民法典起草的组织方法》,载《法律科学》 2003 年第 5 期;

72 、《三根棒棒还是雄伟石厦,这是一个问题》,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5 期;

73 .《 我对亚洲的法律史的发现以及西洋人对亚洲的发现》,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2 期;

75 、《法国民法典模式的传播与变形小史》,载《法学家》 2004 年第 2 期;

76 、《中世纪法学家对诚信原则的研究》,载《法学》 2004 年第 6 期;

77.The structures of three Major projects of civil code in today's China , Tulane European and Civil Law Forum. , vol.19 ;

78 、《英语世界的诚信原则》,载《环球法律评论》 2004 年秋季号;

79 、《奎里蒂法研究》 ,载 《私法》第七卷 , 2004 年;

80 、《白人的自由女神》,载《法学家茶座》 2004 年第 6 期;

81 、《寻找丢失的人格―-从罗马、德国、拉丁法族国家、前苏联、俄罗斯到中国》,载《法律科学》 2004 年第 6 期;

82 、《中外罗马法教学比较中的罗马法史课程》,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11 期;

83 、《从 1871 年阿根廷民法典到 1998 年阿根廷民法典草案》,载《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第 4 卷;

84 、《什么是民法哲学》,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6 期;

85 、《罗马共和宪政的回光返照:西赛罗案件评析》,载《中外法学》 2005 年第 1 期;

86 .《 < 绿色民法典草案 > 人身法二题》,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1 期;

87. Freedom of movement, Social classes and legal equality ,载《法哲学与社会哲学论丛》 2004 号(第 7 卷);

88 . B una-Credinta obiectiva si buna-credinta subiectiva in dreptul roman , Ad honorem Ion Dogaru:Studii juridice alese,Editura All Beck,2005 ;

89 、《魁北克民法典的世界》,载《中外法学》 2005 年第 3 期;

90 、《公证制度与民法典》,载《中国司法》 2005 年第 7 期;

91 、《和谐社会与民法》,载《法学》 2005 年第 5 期;

92 、《论诚实信用原则》,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法学卷,中),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10 );

93 、《多藏与“寡读”》,载《南方周末》 2005 年 5 月 19 日 第 30 版;

94 、《 1926 年的中美关系》,载《法学家茶座》 2005 年第 8 期;

95 、《现代的新财产分类及其启示》 ,载《广西大学学报》 2005 年第 4 期或第 5 期;

96 、《 万民法诸含义的展开——古典时期罗马帝国的现实与理想》, 载《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4 期。

97 、《论取得时效制度在人身关系法和公法上的适用》,载《中国法学》 2005 年第 4 期;

98 、 I fonti del diritto civile nel sistema cinese ,发表刊物待定;

99 、《在人与物之间的体外受精胎胚的法律地位》,发表刊物待定;

100 、《一个正在脱亚入欧的国家的奋斗—— 土耳其民法典编纂史》 ,发表刊物待定。

 

 

2005 年 7 月 13 日 于厦门

 

 

 

 

声明:站内文章均仅供个人研究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来信告知

站内未注明作者之文章均为原创,如要使用或转载请来信告知

 

前期统计IP计数2320,新计数从2003年11月3日开始运行。

 

Copyright 2004 Institute of Roman Law, Law School, Xiamen University. Active ingredients: XHTML 1.0, CSS 2.0 .
网页设计者信箱:jojobear_905@hotmail.com
网站管理员信箱:romanlaw@126.com